“幣圈”存在著諸多亂象。其中有從挖礦這一行為,到交易活動,再到融資事宜等。各類問題不斷湧現。監管部門已經開始采取行動進行整治,然而,仍有不少投資者懷著僥幸的心理。接下來,蜜桃视频网站WWW將進一步去了解虛擬貨幣所呈現出的各種亂象。
挖礦耗能驚人
很多人打著“水電消納”的旗號,借著“數據中心”的幌子,進行比特幣挖礦。市場上存在專門的“礦機”,有人大量購進並組建“礦場”,日夜不停地進行“開挖”作業。因為比特幣越挖越少,所以“礦場”麵臨著更大的資本投入以及更長的回報周期。除了比特幣,以太坊、狗狗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耗電量也在迅猛增長,並且大部分“礦場”都集中在我國,這給能源供給造成了極大的壓力。
不屬於真正貨幣
虛擬貨幣被稱作“貨幣”,然而它並非真正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。它無法承擔貨幣所應具備的職能,並且絕對不應該被用於投機炒作的交易之中。但在利益的驅使下,總是會有一些人對風險視而不見。許多人認為投資虛擬貨幣能夠“一本萬利”,然而最終的結果往往與他們的預期相反,導致血本無歸。
交易操縱風險
絕大多數虛擬貨幣都擁有巨量的持有者,他們操控市場價格並非難事。比如某幣,其前 10 名持有地址就擁有將近 40%的流通代幣。隻要巨量持有者目標一致,就能輕鬆操控價格。在 5 月 19 日,該幣出現了超過 50%的最大跌幅,距離價格最高點還不到三分之一,很多投資人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,由此可見其中蘊含著巨大的風險。
融資違規難絕
此前我國已對首次代幣發行(ICO)展開整治,國內的相關活動已基本被肅清。然而,不少平台把交易轉移到了海外,但其宣傳的主要戰場依然在國內,並且還繞過金融機構的風險控製進行充值交易。很多投資者在虛擬貨幣市場波動時選擇加杠杆,期望能夠獲利,然而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全部資金都遭受損失。盡管之前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和 ICO 交易平台已基本完成無風險退出,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在全球所占比例也降低到不足 1%,但仍有部分平台會繞過風險控製進行操作。
監管重拳整治
麵對“幣圈”的混亂現象,監管部門迅速采取行動。相關部門清楚地提示並告誡,對挖礦活動和交易行為進行整治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行動,停止了涉嫌挖礦企業的招商引資行為,切斷了新增的相關業務。這些舉措的目的是抑製虛擬貨幣的混亂局麵,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以及投資者的合法權益。
投資者應遠離
投資者應看到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存在的風險。這種風險不但會消耗能源,而且還存在價格操縱以及市場波動等諸多問題。虛擬貨幣的交易合同是不受法律保護的。一旦出現糾紛,投資者的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。廣大投資者應當增強自身的風險意識,聽從有關部門的提示勸誡,遠離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,從而守護好自己的“錢袋子”。
你身邊是否有投資虛擬貨幣的人?他的經曆究竟是怎樣的?歡迎大家來評論並分享,同時也不要忘記給本文點讚和分享!